前 言.1 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3 3 暴雨强度计算 .4 附录 A 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5 附录 B 浙江省最大降雨量空间分布.11 本标准用词说明 .88 引用标准名录.89 条文说明. 浙江省各市、县(市、区)降雨量空间分布目次 B.1.1 杭州主城区16 B.1.2 萧山 .17 B.1.3 富阳 .18 B.1.4 临安 .19 B.1.5 桐庐 .20 B.1.6 淳安 .21 B.1.7 建德 .22 B.2.1 宁波主城区(鄞州) 23 B.2.2 宁波主城区(江北、海曙) 24 B.2.3 北仑 .25 B.2.4 镇海 .26 B.2.5 奉化 .27 B.2.6 象山 .28 B.2.7 宁海 .29 B.2.8 余姚 .30 B.2.9 慈溪 .31 B.3.1 温州主城区32 B.3.2 洞头 .33 B.3.3 永嘉 .34 B.3.4 平阳 .35 B.3.5 文成 .3613 B.3.6 泰顺 .37 B.3.7 瑞安 .38 B.3.8 乐清 .39 B.4.1 嘉兴主城区40 B.4.2 嘉善 .41 B.4.3 海盐 .42 B.4.4 海宁 .43 B.4.5 平湖 .44 B.4.6 桐乡 .45 B.5.1 湖州主城区46 B.5.2 德清 .47 B.5.3 长兴 .48 B.5.4 安吉 .49 B.6.1 绍兴越城区50 B.6.2 柯桥 .51 B.6.3 上虞 .52 B.6.4 新昌 .53 B.6.5 诸暨 .54 B.6.6 嵊州 .55 B.7.1 金华主城区56 B.7.2 武义 .57 B.7.3 浦江 .5814 B.7.4 磐安 .59 B.7.5 兰溪 .60 B.7.6 义乌 .61 B.7.7 东阳 .62 B.7.8 永康 .63 B.8.1 衢州主城区64 B.8.2 常山 .65 B.8.3 开化 .66 B.8.4 龙游 .67 B.8.5 江山 .68 B.9.1 定海 .69 B.9.2 普陀 .70 B.9.3 岱山 .71 B.9.4 嵊泗 .72 B.10.1 台州主城区73 B.10.2 玉环 .74 B.10.3 三门 .75 B.10.4 天台 .76 B.10.5 仙居 .77 B.10.6 温岭 .78 B.10.7 临海 .79 B.11.1 丽水主城区8015 B.11.2 青田 .81 B.11.3 缙云 .82 B.11.4 遂昌 .83 B.11.5 云和 .84 B.11.6 庆元 .85 B.11.7 景宁 .86 B.11.8 龙泉 .8716 B.1.1 杭州主城区17 B.1.2 萧山18 B.1.3 富阳19 B.1.4 临安20 B.1.5 桐庐21 B.1.6 淳安22 B.1.7 建德23 B.2.1 宁波主城区(鄞州)24 B.2.2 宁波主城区(江北、海曙)25 B.2.3 北仑26 B.2.4 镇海27 B.2.5 奉化28 B.2.6 象山29 B.2.7 宁海30 B.2.8 余姚31 B.2.9 慈溪32 B.3.1 温州主城区33 B.3.2 洞头34 B.3.3 永嘉35 B.3.4 平阳36 B.3.5 文成37 B.3.6 泰顺38 B.3.7 瑞安39 B.3.8 乐清40 B.4.1 嘉兴主城区41 B.4.2 嘉善42 B.4.3 海盐43 B.4.4 海宁44 B.4.5 平湖45 B.4.6 桐乡46 B.5.1 湖州主城区47 B.5.2 德清48 B.5.3 长兴49 B.5.4 安吉50 B.6.1 绍兴越城区51 B.6.2 柯桥52 B.6.3 上虞53 B.6.4 新昌54 B.6.5 诸暨55 B.6.6 嵊州56 B.7.1 金华主城区57 B.7.2 武义58 B.7.3 浦江59 B.7.4 磐安60 B.7.5 兰溪61 B.7.6 义乌62 B.7.7 东阳63 B.7.8 永康64 B.8.1 衢州主城区65 B.8.2 常山66 B.8.3 开化67 B.8.4 龙游68 B.8.5 江山69 B.9.1 定海70 B.9.2 普陀71 B.9.3 岱山72 B.9.4 嵊泗73 B.10.1 台州主城区74 B.10.2 玉环75 B.10.3 三门76 B.10.4 天台77 B.10.5 仙居78 B.10.6 温岭79 B.10.7 临海80 B.11.1 丽水主城区81 B.11.2 青田82 B.11.3 缙云83 B.11.4 遂昌84 B.11.5 云和85 B.11.6 庆元86 B.11.7 景宁87 B.11.8 龙泉88
1.0.1 暴雨强度公式是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和排水工程设计的基础,它为市政建设、水利、规划等部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准确的设计参数。 2008 年杭州市规划局采用水文数据编制了浙 江省 68 个市、县(市、区)的暴雨强度公式, 2014-2017 年浙江省气 候中心采用气象数据更新了暴雨强度公式,对于新旧公式的科学性、 合理性以及适用范围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多个公式并行使用,造成设 计人员无所适从。同时降雨存在空间分布的不均,浙江省的各县市更 是因山地、丘陵、平原、河网等不同的地形、水文特征,某一县市单 靠唯一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存在量化不准的问题,影响到后续的排水 防涝工程设计的安全与工程投资,因此有必要对于各市、县(市、区) 暴雨强度公式的空间分布给予研究,促进后续雨水排水工程设计的合理化。
1.0.2 城镇暴雨强度一般是指小于 120 分钟的短历时降雨设计强度。 本标准的暴雨强度公式主要用于城镇雨水管道规划设计计算,农村雨 水管道规划设计计算也可参照应用。
3 暴雨强度计算
3.0.3 本条阐述暴雨强度公式修编的条件,包括气候变化、误差过大 等情况。一般经过 5-10 年,气候条件可能会发生一些差异,当纳入 最新的实测降雨后,拟合出的新公式比原公式偏大超过 10%的情况 下,建议修编原公式。
3.0.4 暴雨强度空间分布图的编制思路为:各市、县(市、区) 选择 一个代表性站点编制一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并结合其他多个站点 数据,共同编制某个固定时段内的降雨量空间分布图, 以分别代表城 市的不同区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