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及建议
(一)本项目采用永嘉国家一般气象站1980年~2013年(34年)5、10、15、20、30、45、60、90、120、150、180分钟共11个历时的暴雨数据。
降水气象资料的统计和分析计算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发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全国地面气候资料统计方法》进行,按照“不漏场次、不漏大值”的原则选取降雨过程,统计样本准确可靠。
(二)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推荐的“年最大值法”,
采用了中国气象局业务化运行的的暴雨强度计算系统,计算过程规范,结果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三)经比较分析,基于耿贝尔分布拟合,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的永嘉县的暴雨强度总公式效果最好。
公式为:
式中q为暴雨强度(单位:L/(S·hm2)),P为重现期(单位:a),t为降雨历时(单位:min)。
(四)根据永嘉暴雨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暴雨强度公式使用建议:
永嘉县东部、西部一带在设计和规划时可使用永嘉暴雨强度公式;
永嘉县中部地区,尤其是偏北区域设计和规划时需适当提高暴雨强度的重现期使用年限。
(五)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地极端降水特点不断变化,建议每隔10年对永嘉县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编。